一、草地的概念
二、“草业”的概念
特点
·完整而漫长的产业
·具多功能的产业
·高效的产业
广义的草业具有5个层次:
·环境层次 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草坪绿地等
·生产层次 食用、饲用草类,药用、工副业原料草类生产
·转化层次 通过畜禽等生物、微生物等手段将初级原料草及草产品转化为动物的、工业等的产品
·增值层次 精加工后流通交换
·生态屏障层次 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
·草地植物的生长发育
·牧草的分蘖(分枝)及营养繁殖方式
·牧草生长发育中的物质动态
·多年生牧草的寿命和再生
第一节 草地植物的生长发育
一、草地植物生物学特性
主要是多年生牧草生长、发育、繁殖以及牧草对生活条件的适应性和充分利用外界环境条件形成有机物质的能力。
二、草类的生长发育
种子
禾本科:种皮 胚乳 胚
豆 科:种皮 子叶 胚
幼苗
初生根、不定根
(胚根鞘)
中胚轴
(胚芽鞘)
胚芽
豆科
幼叶
胚轴
下胚轴
上胚轴
初生根——胚根
分蘖
禾本科牧草出苗后,在幼苗的三到五叶期开始从母株的地表或地下茎节、根茎、根蘖上形成侧枝的现象为分蘖。
分枝
豆科牧草在3叶期后在根颈上形成侧枝的过程为分枝。
根系(禾本科)
须根系:主根早已死亡或完全不发育,或与其它根(侧根、不定根)一样生长,形成强大的成簇的细根。
根系(豆科)
胚根发育为主根,其上分生支根,形成直根系,支根上产生根瘤。根系发育较地上部为快,长度超过地上部的几倍到几十倍。主根上部增粗形成根颈。
三、牧草的生殖生长
牧草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在光、温度等因素及其它诱导的某些激素的作用下,植株就进入了生殖生长阶段,在一定部位上形成花芽,然后开花、受精、结实产生种子。
1.分化过程
2.分化所需条件
四、多年生草类的物候期
多年生牧草每年随着气候的季节交替表现出生长发育中形态和生理上的几个不同时期,包括萌发期、分蘖(分枝)期、拔节期、抽穗(现蕾)期、开花期、结实期、果后营养期、枯黄期。
第二节 牧草的分蘖(分枝)及营养繁殖方式
分蘖(分枝)
营养繁殖
株丛
株丛类型:
下繁草、上繁草和半上繁草
根茎型、根蘖型、疏丛型、密丛型、根茎—疏丛型、匍匐茎型、鳞茎型等各种类型
第三节 牧草生长发育中的物质动态
一、年内牧草干物质动态
二、生育期内化学物质动态
三、多年生牧草贮藏物质
·营养物质的贮藏器官
果实、种子、木质部、分蘖节、根、根茎、根颈、鳞茎、球茎、块茎
·贮藏物质的作用
植物的萌发
放牧、刈割后牧草的再生主要靠贮藏的营养物质。
植物强烈生长时、拔节、开花、结实也需要利用大量贮藏的营养物质。
第四节 多年生牧草的寿命和再生
再生性:植物经放牧或刈割后重新生长的特性。
牧草的再生能力:牧草被刈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
由于牧草具有再生性,所以放牧地和割草地在整个生长季节可以利用多次。
第一节 草地植物与环境
·环境
·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
·生态环境
根据因子的性质通常可以划分为五类:
·气候因子
·土壤因子
·地形(理)因子
·生物因子
·人类活动
第二节 植物的生活型
生活型:不同植物长期适应相似环境的结果使这些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和对生境的要求上表现为相同或相似。
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进行趋同适应的结果。
生活型可分为:乔木、灌木、半灌木、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苔藓类、地衣类。
第三节 草地植物群落与演替
一、群落的概念
二、植物群落的形成
三、植物群落的特征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1.种类成分
·建群种
·优势种
·伴生种(常见种)
·偶见种
2.种在群落中的数量指标
·多度(密度)
·频度
·盖度
·高度
·重量
四、植物群落的演替
不同的群落在同一空间上的替代现象称为群落演替。
·内因演替
·外因演替
第四节 草地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一、草地生态系统
二、草地生态系统的组成
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组成。
从草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特性来讲,草地生态系统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四个部分。
三、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物生产
第一性生产(植物性生产)
第二性生产(动物性生产)
四、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食物链
·信息传递 食物网
五、草地平衡
指草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系统的相对平衡,是把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与物理的、化学的环境条件,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传递等过程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
一个草地生态系统是其结构和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统一体。
第一节 中国草地资源
草地资源的特点
·草地面积大、分布广
·草地类型众多、地带性强
·草地生产潜力雄厚
第二节 中国草地的分类
一、草地分类的目的
人类为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草地的发生、发展、演替规律,更好的指导人类的草地经营活动和草地资源管理工作。
为人类利用草地服务,由于分类角度和目的的差异,草地分类方法是不同的。
二、草地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1.原则
综合植被、地形、土壤和气候条件
2.方法
·植物—生境分类法
·草地植物群落的分类
三、草地分类系统和标准
·以植物—生境分类法为主。
·我国现行的草地分类系统按照上述分类原则,分类(亚类)、组、型三级。
各分类级的划分标准如下:
中国草地类型
1.温性草甸草原类
2.温性草原类
3.温性荒漠草原类
4.高寒草甸草原类
5.高寒草原类
6.高寒荒漠草原类
7.温性草原化荒漠类
8.温性荒漠类
9.高寒荒漠类
10.暖性草丛类
11.暖性灌草丛类
12.热性草丛类
13.热性灌草丛类
14.干热稀树灌草丛类
15.低地草甸类
16.山地草甸类
17.高寒草甸类
18.沼泽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