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体系
  绪论
  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二章 遗传的统计学基础
  第三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四章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第五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六章 遗传信息的改变
  第七章 质量性状的遗传
  第八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十章 畜禽与品种
  第十一章 生产性能测定
  第十二章 选择原理
  第十三章 种用价值评定
  第十四章 品种与品系培育
  第十五章 选配
  第十六章 杂种优势的利用
  第十七章 繁育体系与育种组织
  第十八章 动物遗传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内容要点
  绪论
  一、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阐述了学习动物遗传育种学的意义,动物育种的贡献,动物遗传的基本理论,动物遗传育种与动物生产的关系。通过学习,明确动物遗传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内容,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重点掌握
  1.基本概念:
  遗传、变异、育种
  2.明确学习动物遗传育种的意义
  3.了解动物遗传育种与动物生产的关系
  三、理解
  1.遗传学发展历史
  2.动物育种学的发展
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 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染色体的结构,细胞分裂过程,了解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二、 重点掌握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三、 熟练掌握
  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
  四、 理解
  1.细胞分裂的过程
  2.有丝分裂在遗传学中的意义
第二章 遗传的统计学基础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遗传育种常用的统计指标,掌握平均数、标准差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重点掌握
  基本概念:
  总体、参数、样本、统计量、平均数、标准差、标准误、变异系数
  三、熟练运用
  1.平均数的计算
  2.标准差的计算
  四、理解
  1. 正态分布
  2. 相关和回归
第三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阐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通过学习,了解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规律,为学习育种打好基础。
  二、重点掌握
  1.基本概念:
  性状、显性、隐性、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2.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规律的内容
  三、熟练运用
  遗传规律在育种中的应用
  四、理解
  1.复等位基因
  2.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
  3.核外遗传
第四章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性染色体、常染色体;掌握伴性遗传、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的主要特点。
  二、重点掌握
  1.基本概念:
  性染色体、常染色体
  2.重点掌握伴性遗传、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的主要特点
  三、熟练运用
  伴性遗传在家禽业中的应用
  四、理解
  性别与环境、性别控制
第五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核酸的分子结构,遗传密码的基本特点,中心法则的内容和发展,了解基因概念的发展,基因工程的策略。
  二、重点掌握
  1.基本概念:
  密码子、转化、转录、翻译
  2.中心法则的内容
  三、熟练运用
  遗传密码的基本特点
  四、理解
  1.基因概念的发展
  2.基因工程的策略
第六章 遗传信息的改变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明确基因突变的类型和特征、染色体畸变的类型内容。
  二、重点掌握
  基本概念:
  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组、二倍体、单倍体、DNA重组
  三、熟练运用
  1.基因突变的种类
  2.染色体畸变的类型
  四、理解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的概念
第七章 质量性状的遗传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质量性状的概念,掌握质量性状的遗传方式,有害基因的识别,血型系统在动物生产中的用途。
  2.血型与遗传的关系。
  二、重点掌握
  1.基本概念:
  质量性状
  2.质量性状的特点
  三、熟练运用
  1.有害基因的识别
  2.血型与遗传的关系
  四、理解
  1.血型系统在动物生产中的用途
  2.家畜毛色遗传的类型
第八章 群体遗传学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群体遗传的主要概念,掌握哈迪-温伯格定律要点,了解影响基因频率的主要因素。
  二、重点掌握
  1.基本概念
  随机交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遗传漂变、自然选择、人工选择
  2.哈迪-温伯格定律要点
  三、熟练运用
  1.群体基因频率的计算
  2.群体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四、理解
  影响基因频率改变的主要因素
第九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数量性状的特点;主要概念:遗传力、重复力和遗传相关。
  二、重点掌握
  基本概念:
  数量性状、表型值、基因型值、遗传力、重复力、遗传相关
  三、熟练运用
  1.表型方差的剖分
  2.数量性状的特征
  四、理解
  多基因假说
第十章 畜禽与品种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物种与品种的概念,品种改良的原则,影响品种形成的因素。
  二、重点掌握
  1.基本概念:
  物种、品种、家畜、家禽
  2.影响品种形成的因素
  三、熟练运用
  1.我国主要家畜、家禽品种
  2.国外主要家畜、家禽品种
  四、理解
  1.家畜的起源与驯化
  2.家畜、家禽在动物分类中的地位
第十一章 生产性能测定
  一、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阐述了生产性能测定的一般原则,衡量肉、乳、毛、蛋生产的主要指标,掌握主要生产性能性能的测定方法。
  二、重点掌握
  1.基本概念:测定站测定、场内测定、大群测定、抽样测定
  2.生性能测定的意义
  三、熟练运用
  1.生产性能测定的基本原则
  2.测定站测定和场内测定所适宜的情况
  四、理解
  不同畜种应测定的性状
第十二章 选择原理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数量性状的选择方法,影响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因素,了解选择学说
  二、重点掌握
  1.基本概念:
  选择反应、选择差、选择强度、世代间隔、留种率
  2.影响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因素
  三、熟练运用
  掌握数量性状的选择方法
  四、理解
  1. 选择学说
  2、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主要区别
  第十三章 个体种用价值的评定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估计育种值的原理和基本公式,个体测定、系谱测定、同胞测定、后裔测定的方法
  二、重点掌握
  1.基本概念:
  个体测定、系谱测定、同胞测定、后裔测定、育种值
  2.估计育种值的意义
  三、熟练运用
  利用多种资料估计育种值
  四、理解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
第十四章 品种与品系的培育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纯种繁育,品种的培育,品系的培育,选配的原则
  二、重点掌握
  1.基本概念:
  品系、近交系、专门化品系、配套系、近交衰退
  2.品系的种类
  三、熟练运用
  1.品系的基本条件
  2.群体继代选育
  四、理解
  杂交育种
第十五章 选配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选配的种类,同质选配、异质选配的作用及应用,近交的应用,个体近交系数的计算。

二、重点掌握
  1.基本概念:
  选配、同质选配、异质选配、亲缘选配
  2.同质选配、异质选配的作用及应用
  三、熟练运用
  1.近交的应用
  2.个体近交系数的计算
  四、理解
  远交的效应和用途
第十六章 杂种优势的利用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杂种优势的概念,常用的杂交方式,杂交亲本的选择,经济杂交的方式及应用。
  二、重点掌握
  1.基本概念
  杂种优势、二元杂交、三元杂交、四元杂交、轮回杂交
  2.杂交亲本的选择
  三、熟练运用
  经济杂交的方式
  四、理解
  1.杂种优势的遗传学理论
  2.杂种遗传力的概念
第十七章 繁育体系与育种组织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育种体系、繁育体系的概念,场内管理的技术措施,育种场的常规管理。
  二、重点掌握
  1.基本概念
  育种体系、繁育体系
  2.核心群的遗传改进如何通过繁育体系传到商品代
  三、熟练运用
  育种场的常规管理
  四、理解
  无纸记录的优点和应用。
第十八章 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保种的概念,保种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概况。
  二、重点掌握
  1.基本概念:
  畜禽遗传资源、保种、生物多样性
  2.保种的原理和方法
  三、熟练运用
  保种和利用的关系
  四、理解
  1.遗传资源的管理
  2.动物遗传资源多样性的意义
重点难点

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染色体的结构
  3.细胞分裂
  第二章 遗传的统计学基础
  1.遗传育种常用统计指标的意义
  2.平均数、标准差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 遗传的基本定律
  1.遗传的3个基本规律
  2.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规律的意义
  第四章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1.性染色体、常染色体
  2.伴性遗传、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的主要特点
  第五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1.核酸的分子结构
  2.遗传密码的基本特点
  3.中心法则的内容和发展
  第六章 遗传信息的改变
  1.基因突变的类型和特征
  2.染色体畸变的类型
  第七章 质量性状的遗传
  1.质量性状的概念
  2.质量性状的遗传方式
  3.有害基因的识别
  4.血型系统在动物生产中的用途
  第八章 群体遗传学
  1.群体遗传的主要概念
  2.哈迪-温伯格定律要点
  3.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
  第九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1.数量性状的特点
  2.理解概念:遗传力、重复力和遗传相关
  第十章 畜禽与品种
  1.物种与品种的概念
  2.品种改良的原则
  3.影响品种形成的因素
  第十一章 生产性能测定
  1.生产性能测定的一般原则
  2.衡量肉、乳、毛、蛋生产的主要指标
  3.主要生产性能的测定方法
  第十二章 选择原理
  1.数量性状的选择方法
  2.影响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因素

第十三章 个体种用价值评定
  1.估计育种值的原理和基本公式
  2.个体测定、系谱测定、同胞测定、后裔测定的方法

第十四章 品种与品系的培育
  1.纯种繁育
  2.品种的培育
  3.品系的培育
  4.选配的原则
  第十五章 选配
  1.选配的种类
  2.同质选配、异质选配的作用及应用
  3.近交的应用,个体近交系数的计算
  第十六章 杂种优势的利用
  1.杂种优势的概念和杂交方式
  2.经济杂交的方式及应用
  第十七章 繁育体系与育种组织
  1.繁育体系的概念
  2.场内管理的技术措施
  3.育种场的常规管理
  第十八章 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保种的概念,保种的原理和方法
  2.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概况

学习安排(以章为单位)   

学习内容

讲课时长

自学时长

试验时长

上机时长

其它

备注

绪论

1

2

 

 

 

 

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2

4

 

 

 

 

第二章 遗传的统计学基础

2

4

 

 

 

 

第三章 遗传的基本定律

2

4

 

 

 

 

第四章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2

4

 

 

 

 

第五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2

4

 

 

 

 

第六章 遗传信息的改变

2

4

 

 

 

 

第七章 质量性状的遗传

3

6

 

 

 

 

第八章 群体遗传学

2

4

 

 

 

 

第九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3

6

 

 

 

 

第十章 畜禽与品种

2

4

 

 

 

 

第十一章 生产性能测定

2

4

 

 

 

 

第十二章 选择原理

3

6

 

 

 

 

第十三章 个体种用价值评定

2

4

 

 

 

 

第十四章 品种与品系的培育

2

4

 

 

 

 

第十五章 选配

2

4

 

 

 

 

第十六章 杂种优势的利用

2

4

 

 

 

 

第十七章 繁育体系与育种组织

2

4

 

 

 

 

第十八章 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