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要点
 第一章 家畜起源、驯化与品种
  要点:本章讲述家畜的概念,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家畜的祖先和驯养、驯化过程;重点介绍家畜品种的概念,品种形成与发展和分类,主要家畜品种等。
 第二章 家畜主要性状的遗传
  要点:本章主要介绍各畜种的质量性状,诸如毛色、角型、血型及血液蛋白多态性、伴性性状和遗传缺陷的遗传规律;同时介绍各畜种主要经济现状,诸如生长发育、肥育与产肉性状,产奶性状,产蛋性状,产毛性状,适应性与抗病性状,繁殖性状,役用及竞技性状,体型外貌性状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第三章 畜禽生产性能测定
  要点:本章介绍家畜育种中生产性能测定的重要性和原则,各畜种生产性能测定方法、性能测定组织与实施措施,性能测定纪录的管理系统等。
 第四章 选择原理与方法
  要点:本章首先概要地介绍家畜质量性状的选择方法;重点介绍数量性状的选择理论,包括选择反应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改善各因素的育种措施,间接选择的效应,在育种实践中实施选择的主要方法。
 第五章 个体遗传评定原理与方法
  要点:本章介绍种畜个体遗传评定的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个体遗传评定的意义,育种值的概念,育种值估计的一般原理,选择指数法估计育种值的各种方法,为了体现本课的先进性,将在本章重点介绍育种值估计新法BLUP法的原理和在育种实践中的应用。
 第六章 个体选配
  要点:本章介绍家畜选配的概念与类型,近交的概念、遗传效应和近交程度的度量方法,杂交的概念和遗传效应,畜群中选配计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第七章 家畜品系与品种的培育
  要点:本章讲述家畜新品种和新品系培育的主要方法,包括在一个品种内的品系培育与品系繁育方法,应用于配套系杂交繁育体系的专门化品系的培育,通过几个品种间杂交培育新品种等家畜育种方法。
 第八章 杂种优势利用
  要点:本章将讲述杂种优势的概念、产生遗传基础的解释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的意义,此外还介绍应用杂种优势的主要方法、筛选杂交组合的配合力测定方法、杂种优势的预测以及杂交配套系的组织与实施。
 第九章 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
  要点:本章讲述家畜遗传多样性即畜禽品种资源所面临的形势和保护的重要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利用的途径。
 第十章 生物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
  要点:本章将介绍已经成熟和即将成熟的动物生物技术,诸如胚胎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技术在家畜育种中应用的途径和方法,为了增加学生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还将介绍有关QTL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学科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二、重点难点

  1、各畜禽主要生产性能测定方法及其在动物育种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2、人工选择方法及其在动物育种中的作用。
  3、遗传进展四个要素的含义、及遗传进展的计算。
  4、遗传评定(育种值估计)在动物育种工作中的重要性。
  5、BLUP法的基本含义及其在育种值估计上的优越性。
  6、品系培育分类、作用及主要方法。
  7、近交系数及亲缘系数的计算。
  8、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杂交方式及其特点。
  9、家畜遗传资源的有效保存管理及合理利用方法。

三、学习安排

学习内容

讲课时长

自学时长

实验时长

上机时长

备注

绪论

1

2

 

 

 

第一章 家畜起源、驯化与品种

1

2

1

 

 

第二章 家畜主要性状的遗传

2

4

 

 

 

第三章 家畜生产性能测定

3

6

1

 

 

第四章 选择原理与方法

4

8

 

 

 

第五章 个体遗传评定原理与方法

5

10

 

 

 

第六章 个体选配

2

2

1

 

 

第七章 家畜品系与品种的培育

4

8

 

 

 

第八章 杂种优势利用

3

6

 

 

 

第九章 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

2

4

 

 

 

第十章 生物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