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体系:
第一章至第七章为古代文学单元,以时间和体裁为线索,分别是先秦两汉诗、先秦两汉文、唐宋诗、唐宋词、唐宋文、中国古代戏曲、中国古代小说;第八章至第十一章为现代文学单元,以文学的四种不同样式划分,分别是现当代诗歌、现当代散文、现当代戏剧、现当代小说;最后一章为写作单元。
每章内容要点:
-
第一章 先秦两汉诗
重点掌握:
(一)《诗经》的概况,《诗经》中“风”、“雅”、“颂”的含义,《诗经》最早的名称及《诗经》定名的年代,《诗经》的传授情况,《诗经》包含的思想内容,《诗经》的艺术成就,《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二)“楚辞”的概况,诗集《楚辞》的含义,“屈宋”的所指,楚辞对后世的影响,楚辞的艺术特色;
(三)乐府的含义,汉乐府民歌的思想性,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性;
(四)迄今最早的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的概况,《古诗十九首》对后世的影响。
作品选部分:
(一)《诗经·黍离》
1.“黍离之悲”的含义;
2.作品中重章复沓的结构和抒情方式;
3.背诵全诗。
(二)《诗经·蒹葭》
1.《诗经·蒹葭》中“伊人”的形象的理解;
2.《诗经·蒹葭》重章复沓的手法;
3.《诗经·蒹葭》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涉江》
1.屈原诗歌创作的概况;
2.理解《涉江》是屈原放逐生活的真实写照,体现了屈原九死未悔的执著追求精神;
3.《涉江》叙述、描写和抒情结合的特点;
4.《涉江》的语言特色。
(四)《汉乐府·陌上桑》
1.理解作品中罗敷的形象;
2.《汉乐府·陌上桑》中侧面描写的手法;
3.《汉乐府·陌上桑》中对话描写的特点。
(五)《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思离别的主题及社会意义;
2.作品的艺术特色。
(六)《短歌行》
1.作品所体现的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和思贤若渴的愿望;
2.《短歌行》的语言特色。
一般了解:
(一)《汉乐府·陌上桑》的故事梗概;
(二)曹操简介及其诗歌特色;
(三)屈原生平。
-
第二章 先秦两汉文
重点掌握:
(一)先秦历史散文及其代表作:《尚书》、《春秋》、《国语》、《战国策》几部历史散文的概况;
(二)诸子散文各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作品,《老子》、《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几部诸子散文的概况;
(三)两汉史传散文的代表作——《史记》、《汉书》的概况。
作品选部分:
(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1.《左传》的概况(别名、体例、主要内容、主要特色等);
2.《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叙事方式;
3.《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人物描写的特点。
(二)《论语·先进》
1.《论语·先进》中所塑造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2.《论语·先进》所体现的语录体特点。
(三)《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公孙丑下》一文使用的多种修辞手法。
(四)《逍遥游》
1.《逍遥游》汪洋恣肆的语言风格;
2.《逍遥游》以形象阐发哲理的特点。
(五)《史记·项羽本纪》
1.《史记》的概况(如作者、体例、篇数、艺术成就等);
2.《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的性格特点;
3.《史记·项羽本纪》中人物描写的主要手法;
4.重要典故出处与释义:破釜沉舟、项庄舞剑、四面楚歌。
一般了解:
(一)两汉政论文的代表作家贾谊、晁错、刘向的代表作品;
(二)两汉其他的历史散文;
(三)孔子与儒家思想;
(四)孟子及其仁政学说;
(五)庄子及其道家思想;
(六)司马迁生平。
-
第三章 唐宋诗
-
重点掌握:
(一)“唐诗之盛”体现在哪些方面;唐诗“初、盛、中、晚”的分期和各时期的主要流派:初唐的两大作家群、初唐四杰、陈子昂;盛唐的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两大流派、李白与杜甫两大诗人;中唐的“大历十才子”、新乐府诗派、韩孟诗派;晚唐的“小李杜”,晚唐诗坛后期创作的两大倾向;
(二)宋诗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作家:北宋初年诗坛的“白乐天体”、“晚唐体”、“西昆体”;北宋诗坛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王安石、苏轼和黄庭坚及其创作风格;江西诗派的相关知识;南宋的“中兴四大诗人”、 “诚斋体”、范成大的田园诗、陆游的爱国诗;南宋后期诗坛的两个诗派:永嘉派(也称“四灵派”)、江湖派;南宋王朝覆灭前后一批爱国诗人的作品。
作品选部分:
(一)《秋登万山寄张五》
1.《秋登万山寄张五》一诗写景抒情的特点;
2.《秋登万山寄张五》一诗的语言特点。
(二)《将进酒》
1.李白生平及其诗歌成就;
2.《将进酒》中李白豪放的自我形象;
3.背诵全诗。
(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在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2.背诵全诗。
(四)《新婚别》
1.杜甫生平及其诗歌成就;
2.《新婚别》中女主人公形象的时代特征;
3.《新婚别》一诗借新婚写离乱的艺术表现手法。
(五)《登高》
1.《登高》一诗通体对仗的艺术特色;
2.背诵全诗。
(六)《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1.岑参简介及其边塞诗的主要特色;
2.《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一诗景物描写的特色。
(七)《长恨歌》
1.白居易简介及其诗歌的主要成就;
2.《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八)《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1.李商隐简介及其诗歌的主要成就;
2.《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的比喻用法及象征意义;
3.背诵全诗。
(九)《关山月》
1.《关山月》一诗所体现的时代特色;
2.《关山月》一诗的结构特点。
一般了解:
(一) 孟浩然简介及其山水田园诗;
(二) 陆游简介及其诗歌的主要成就。
-
-
第四章 唐宋词
重点掌握:
(一)词的产生与发展:词的产生,我国第一部词总集,中唐时期的文人词,晚唐时温庭筠、韦庄的词,南唐词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李煜词作的分期及特色;北宋促进词雅化的作家,晏殊词的特色,“张三影”、 “二晏”的所指,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词作的基本特色;南宋时期辛弃疾的词作特色,南宋中后期姜夔和吴文英的创作特色;
(二)词的婉约和豪放:词的婉约和豪放的基本含义,婉约词派和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
作品选部分:
(一)《菩萨蛮》
1.《菩萨蛮》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2.《菩萨蛮》中“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的意蕴。
(二)《浪淘沙》
1.李煜生平及其写词的成就;
2.《浪淘沙》一词的思想内容;
3.《浪淘沙》一词中比喻的妙用;
4.《浪淘沙》一词的语言特色;
5、背诵全词。
(三)《凤栖梧》
1.柳永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贡献;
2.《凤栖梧》表达的思想内容;
3.《凤栖梧》的语言特色;
4.背诵全词。
(四)《鹊踏枝》
《鹊踏枝》一词的拟人及借景抒情的手法。
(五)《定风波》
1.了解苏轼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定风波》中作者的自我形象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3.《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含义;
4.背诵全词。
(六)《鹊桥仙》
1.《鹊桥仙》一词中作者的爱情观;
2.《鹊桥仙》一词情景交融和运用传说的手法;
3.背诵全词。
(七)《永遇乐·元宵》
1.李清照生平及其词作特点、在词史上的地位;
2.《永遇乐·元宵》表现的思想内容;
3.《永遇乐·元宵》中铺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4.《永遇乐·元宵》的语言特色。
(八) 《摸鱼儿》
1.辛弃疾生平及其词作特点、在词史上的地位;
2.《摸鱼儿》一词的暗喻和象征手法;
3.《摸鱼儿》一词中“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的寓意;
4.《摸鱼儿》一词的风格特色。
一般了解:
(一)宋词的地位和成就;
(二)了解温庭筠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三)晏殊简介及其词作特色;
(四)了解秦观生平及其词作特色。
-
第五章 唐宋文
重点掌握:
(一)唐宋八大家的概念;
(二)中唐古文运动的概念及理论主张;
(三)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概况。
作品选部分:
(一)《张中丞传后叙》
1.韩愈生平、文学成就及其影响;
2.《张中丞传后叙》中叙事与议论并重的写作特点;
3.《张中丞传后叙》中刻画南霁云的主要手法。
(二)《始得西山宴游记》
1.《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借题发挥的表达方式;
2.《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以“始得”二字结构全文的特点。
(三)《五代史伶官传序》
1.《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成败由人”的中心论点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熟记警句: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四)《前赤壁赋》
1.《前赤壁赋》中“乐—悲—喜”的情感线索;
2.《前赤壁赋》中“主客问答”的表现手法;
3.《前赤壁赋》中景、情、理熔于一炉的特征;
4.背诵作品的第四自然段。
一般了解:
(一)唐宋古文运动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二)柳宗元生平及文学成就;
(三)欧阳修生平及文学成就。
-
第六章 中国古代戏曲
重点掌握: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源流:中国戏曲艺术包含哪些部分,先秦、汉代、唐代、宋代、辽金各时期戏曲发展的概况,元代南戏的四大传奇,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明代南戏的四大声腔;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艺术特征(综合性、写意性、技艺性);
(三)元杂剧的体制形式,元杂剧的分期及各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
(四)明代传奇的主要体制,明代传奇的三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代表作家作品;临川派和吴江派的主要戏剧主张及代表作家;《西厢记》的创作源流;清代传奇的代表作家、作品;清代最杰出的两部剧作及“南洪北孔”。
作品选部分:
(一)《西厢记·长亭送别》
1.《西厢记·长亭送别》中莺莺的心理活动;
2.《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语言特色;
3.背诵段落:《正宫端正好》、《二煞》。
(二)《牡丹亭·惊梦》
1.《牡丹亭》中“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的含义;
2.《牡丹亭·惊梦》的语言特色。
(三)《桃花扇·却奁》
1.《桃花扇·却奁》中李香君的形象;
2.《桃花扇·却奁》中对比衬托的手法。
一般了解:
(一)王实甫简介与《西厢记》概况;
(二)汤显祖简介与《牡丹亭》作品概况;
(三)孔尚任简介与《桃花扇》作品概况。
-
第七章 中国古代小说
-
重点掌握:
(一)魏晋南北朝小说 中国小说的雏形出现在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志怪、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二)唐代传奇 唐传奇小说的得名,唐传奇小说各时期的发展概况及代表作品;
(三)宋元话本 话本的含义及类别,话本小说的发展阶段, “三言”、“二拍”的作者、所指及成就;
(四)明清章回小说 明代四大奇书及其类型,清代章回小说的杰作,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出现了大量改良小说和革命小说,“四大谴责小说”的作者、书名;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代表了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作品选部分:
(一)《世说新语·任诞》
1.《世说新语》的作者、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
2.《世说新语》中“王子猷居山阴”所体现的“兴之所至”的人生态度。
(二)《霍小玉传》
理解《霍小玉传》中霍小玉的形象。
(三)《聊斋志异·叶生》
1.了解蒲松龄生平与《聊斋志异》的概况;
2.《聊斋志异·叶生》体现的思想内容;
3.《聊斋志异·叶生》一篇的艺术特色。
(四)《红楼梦·宝玉挨打》
1.了解曹雪芹生平与《红楼梦》的概况、艺术成就;
2.掌握《红楼梦·宝玉挨打》中贾政、贾宝玉父子矛盾冲突的社会意义。
一般了解:
《霍小玉传》的故事梗概。
-
-
第八章 现当代诗歌
重点掌握:
(一)现代诗歌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最早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中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郭沫若的《女神》,“象征派”的诗风及代表人物,“新月派”的分期及代表人物,20世纪30年代的著名诗人艾青、臧克家及其代表作,“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作家,“革命诗歌运动”的观念,抗战时期以“新歌谣”为特色的诗歌代表作,代表20世纪40年代新诗发展水平的七月派和九叶派;
(二)当代诗歌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 “政治抒情诗”及其代表作家贺敬之、郭小川的代表作,“天安门诗歌运动”的概况,“朦胧诗”的代表作家,“第三代”诗人的创作特点及代表作家,海子的代表作品。
作品选部分:
(一)《天狗》
《天狗》中“天狗”的象征意义。
(二)《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一诗所体现的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三)《一句话》
《一句话》中“爆一声:‘咱们的中国!’”所表达的思想。
(四)《乡愁》
1.理解《乡愁》中的四个意象;
2.《乡愁》一诗的艺术手法。
(五)《致橡树》
1.掌握舒婷诗歌的艺术特色;
2.《致橡树》一诗中体现的独立的女性观念;
3.《致橡树》一诗的象征手法。
一般了解:
(一)了解郭沫若生平及其诗歌成就;
(二)了解徐志摩生平及其诗歌成就;
(三)了解闻一多生平及其诗歌成就;
(四)了解于光中生平及其乡愁诗。
-
第九章 现当代散文
重点掌握:
(一)现代散文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第一个文学十年(1917-1927)集中发表散文作品的刊物,周作人发表《美文》及谈到的观点,“语丝体”的相关知识,20世纪20年代散文的名家名作,第二个文学十年(1927-1937年)“京派”作家群,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小品文刊物,20世纪30年代后报告文学的重要代表作,鲁迅在各个时期的杂文代表作,周作人散文的代表作,郁达夫散文的代表作,林语堂散文的特点及代表作,冰心各个时期的散文代表作及散文的总体特点,沈从文散文的特点及代表作,中国现代散文总体上划分的两大风格。
(二)当代散文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散文创作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品;当代杂文的代表作家作品;20世纪60年代初,散文的三种模式(杨朔、刘白羽、秦牧);文革结束,侧重个人情感的散文创作的恢复及代表作品; 20世纪80年代,散文创作重新提出了“美文”的概念,这一时期的学者散文代表作;20世纪90年代散文代表作,贾平凹散文的创作倾向及代表作。
作品选部分:
(一)《给亡妇》
1.《给亡妇》一文的内容与主要线索;
2.《给亡妇》一文的语言特点;
3.《给亡妇》一文选取生活细节刻画人物的特点。
(二)《黄昏》
1.《黄昏》一文的思想情绪与抒情结构;
2.《黄昏》一文的写作特色。
(三)《爱尔克的灯光》
1.巴金生平及其散文成就;
2.《爱尔克的灯光》一文中“灯光”在结构上的贯穿作用和三种“灯光”的象征意味;
3.《爱尔克的灯光》一文中“长宜子孙”的含义。
(四)《论快乐》
1.《论快乐》一文阐述的人生哲理;
2.钱钟书知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3.《论快乐》一文中的比喻手法。
(五)《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1.《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 “特立独行”的含义;
2.《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幽默与反讽的语言风格。
一般了解:
(一)何其芳生平及其散文成就;
(二)钱钟书生平及其散文成就;
(三)朱自清生平及其散文成就。
-
第十章 现当代戏剧
重点掌握:
(一)现代戏剧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春柳社的概念及成立意义;20世纪20年代的戏剧创作倾向和代表作品;20年代成立的几个剧社;第一个文学十年戏剧侧重表现的题材及代表作品;第一个文学十年最突出的剧作家田汉和丁西林,他们创作的风格及代表作;第二个文学十年剧作风格的变化;中国左翼作家剧团联盟的成立;“九一八”以后,抗日救亡剧的大量出现及代表作;20世纪30年代突出剧作家李健吾、夏衍和曹禺的代表作;抗战爆发后,抗日救亡剧出现了集体创作的高潮及其代表作和当时的戏剧中心;郭沫若、夏衍在抗战时期创作的历史剧目;郭沫若抗战时期创作历史剧的主要特点;20世纪40年代以后延安解放区戏剧创作的倾向及代表作品。
(二)当代戏剧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反映阶级斗争的“反修防修剧”中影响最大的三部;老舍剧作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品;1957—1966年,当代歌剧的代表作品;1957—1966年,历史剧的代表作品;新时期(1978年以后)以来出现的戏剧代表作品。
作品选部分:
(一)《雷雨》
1.曹禺生平及其戏剧成就;
2.理解《雷雨》中周朴园、侍萍、蘩漪几个人物的形象;
3.《雷雨》中的戏剧冲突与结构特色;
4.《雷雨》所体现的语言艺术。
(二)《茶馆》
1.老舍生平及其戏剧成就;
2.《茶馆》图卷式的结构特色;
3.《茶馆》中独特的戏剧冲突;
4.《茶馆》一剧“寓庄于谐”的语言特色;
5.《茶馆》中王利发的形象。
一般了解:
(一)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一批有影响的实验戏剧作品及实验话剧的新阶段的代表作品;
(二)20世纪90年代后,当代戏剧出现的新局面及代表作品。
-
第十一章 现当代小说
重点掌握:
(一)现代小说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鲁迅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小说集及鲁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20世纪20年代小说的三大潮流及代表的作家作品,20世纪30年代小说的四大潮流及代表的作家作品,茅盾小说的重要代表作,社会剖析派的主要创作观点,巴金小说的主要题材及代表作品,老舍小说的主要特色及代表作品,张爱玲小说的代表作品,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出现的小说代表作;赵树理小说的创作倾向及代表作。
(二)当代小说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家作品
1949-1966年十七年小说创作的特征及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十七年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柳青的《创业史》,杨沫的《青春之歌》,姚雪垠的《李自成》,王蒙各时期的小说代表作,文革结束后进入新时期的小说创作潮流及代表作家作品(“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寻根小说”以及“新写实小说”),贾平凹小说创作的题材及代表作品,汪曾祺短篇小说的代表作,王安忆各时期的小说代表作,张承志小说的代表作品。
作品选部分:
(一)《狂人日记》
1.鲁迅生平及其重要的文学成就;
2.《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
3.《狂人日记》中写实和象征结合的艺术手法。
(二)《边城》
1.《边城》中翠翠的艺术形象;
2.《边城》中的牧歌情调。
(三)《传家宝》
1.《传家宝》中“传家宝”的意义及两代妇女价值观的变化;
2.《传家宝》中对金桂、李成娘形象的刻画手法。
一般了解:
(一)沈从文生平及其小说创作的成就;
(二)赵树理生平及其小说创作的成就。
-
第十二章 写作
重点掌握:
记叙文、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牢记写作应试中的注意事项。注意将写作的基本知识应用在具体的写作实践当中。
-
第一章 先秦两汉诗
重点:
(一)《诗经》、《楚辞》的基本知识;
(二)《诗经》中重章复沓的手法;
(三)理解《涉江》是屈原放逐生活的真实写照,体现了屈原九死未悔的执著追求精神。
难点:
(一)《诗经·蒹葭》中“伊人”形象的理解;
(二)“乐府”的含义;
(三)注意诗体“楚辞”与作品集《楚辞》的不同概念。
-
第二章 先秦两汉文
重点:
(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叙事方式;
(二)《逍遥游》以形象阐发哲理的特点;
(三)《史记·项羽本纪》人物描写的主要手法。
难点:
(一) 先秦历史散文及其代表作:《尚书》、《春秋》、《国语》、《战国策》几部历史散文的概况,作品较多,注意不要混淆;
(二) 诸子散文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作品,《老子》、《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几部诸子散文的概况,作品较多,要注意区分各自的产生时期及特点。
-
第三章 唐宋诗
重点:
(一)《将进酒》中李白豪放的自我形象;
(二)《新婚别》一诗借新婚写离乱的表现手法;
(三)《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四)《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的比喻用法及象征意义;
(五)《关山月》一诗所体现的时代特色。
难点:
(一)《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一诗景物描写的特色,需要在不背诵作品的情况下能够简单地举例分析;
(二)《关山月》一诗的结构特点,需要在不背诵作品的情况下能够简单地进行分析。
-
第四章 唐宋词
重点:
(一)《浪淘沙》一词中比喻的妙用;
(二)《鹊踏枝》一词的拟人及借景抒情的手法;
(三)《定风波》中作者的自我形象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四)《鹊桥仙》一词中作者的爱情观;
(五)《永遇乐·元宵》中铺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六)《摸鱼儿》一词的暗喻和象征手法。
难点:
(一)理解《鹊桥仙》一词情景交融的手法;
(二)《永遇乐·元宵》的语言特色,在不背诵作品的情况下可以加以分析;
(三)理解《摸鱼儿》一词以宫怨题材书写政治思想的风格特色。
-
第五章 唐宋文
重点:
(一)中唐古文运动的概念及理论主张;
(二)《张中丞传后叙》中叙事与议论并重的写作特点;
(三)《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借题发挥的表达方式;
(四)《前赤壁赋》中景、情、理熔于一炉的特征。
难点:
(一)注意中唐古文运动与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联系。
(二)《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以“始得”二字结构全文的特点。
(三)注意领会《前赤壁赋》中“主客问答”的表现手法。
-
第六章 中国古代戏曲
重点:
(一)元杂剧的分期及各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
(二)明代传奇的三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代表作家作品;
(三)《西厢记·长亭送别》中莺莺的心理活动;
(四)《牡丹亭·惊梦》的语言特色;
(五)《桃花扇·却奁》中李香君的形象。
难点:
(一)注意元杂剧各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明代传奇每个阶段的代表作家作品,作家多、作品多,注意不要混淆;
(二)结合作品分析《桃花扇·却奁》中对比衬托的手法。
-
第七章 中国古代小说
重点:
(一)唐传奇小说各时期的发展概况及代表作品;
(二)明代四大奇书及其类型;
(三)《聊斋志异·叶生》体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四)《霍小玉传》中霍小玉的形象;
(五)《红楼梦·宝玉挨打》中贾政、贾宝玉父子矛盾冲突的社会意义。
难点:
(一)理解《世说新语》中“王子猷居山阴”所体现的“兴之所至”的人生态度;
(二)唐传奇小说各个发展时期的代表作品比较多,注意不要混淆。
-
第八章 现当代诗歌
重点:
(一)《天狗》中“天狗”的象征意义;
(二)《再别康桥》一诗所体现的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三)《乡愁》中的四个意象;
(四)《致橡树》一诗的象征手法。
难点:
(一)本章涉及现当代诗歌的大批作家、大量作品,需要平时多下功夫进行记忆掌握;
(二)分析《乡愁》一诗的艺术手法。
-
第九章 现当代散文
重点:
(一)《爱尔克的灯光》一文中“灯光”在结构上的贯穿作用和三种“灯光”的象征意味;
(二)钱钟书知性散文的特点;
(三)《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 “特立独行”的含义。
难点:
(一)本章涉及现当代散文的大批作家、大量作品,需要平时多下功夫进行记忆掌握;
(二)结合作品理解和分析《黄昏》一文的思想情绪与抒情结构;
(三)结合作品理解和分析《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幽默与反讽的语言风格。
-
第十章 现当代戏剧
重点:
(一)《雷雨》中的戏剧冲突与结构特色;
(二)《雷雨》中周朴园、侍萍、蘩漪几个人物的形象;
(三)《茶馆》图卷式的结构特色;
(四)《茶馆》中独特的戏剧冲突;
(五)《茶馆》中王利发的形象。
难点:
(一)本章涉及现当代戏剧的大批作家、大量作品,需要平时多下功夫进行记忆掌握;
(二)结合作品,理解和分析《雷雨》所体现的语言艺术;
(三)结合作品,理解和分析《茶馆》一剧“寓庄于谐”的语言特色。
-
第十一章 现当代小说
重点:
(一)《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狂人日记》中写实和象征结合的艺术手法;
(三)《边城》中翠翠的艺术形象;
(四)《传家宝》中“传家宝”的意义及两代妇女价值观的变化。
难点:
(一)本章涉及现当代小说的大批作家、大量作品,需要平时多下功夫进行记忆掌握;
(二)理解《边城》中的牧歌情调;
(三)结合作品中的一些情节描写,掌握《传家宝》中对金桂、李成娘形象的刻画手法。
-
第十二章 写作
-
重点:
(一)记叙文的写作要点;
(二)议论文的写作要点;
(三)作文应试的注意事项。
难点:
利用业余时间充分练习,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
每章重点难点
学习安排(以章为单位)
学习内容 | 讲课时长 | 自学时长 | 试验时长 | 上机时长 | 其它 | 备注 |
---|---|---|---|---|---|---|
第一章 | 140分钟 | 165分钟 | ||||
第二章 | 135分钟 | 160分钟 | ||||
第三章 | 215分钟 | 240分钟 | ||||
第四章 | 230分钟 | 260分钟 | ||||
第五章 | 122分钟 | 150分钟 | ||||
第六章 | 105分钟 | 135分钟 | ||||
第七章 | 210分钟 | 240分钟 | ||||
第八章 | 108分钟 | 135分钟 | ||||
第九章 | 170分钟 | 200分钟 | ||||
第十章 | 130分钟 | 155分钟 | ||||
第十一章 | 115分钟 | 145分钟 | ||||
第十二章 | 95分钟 | 不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