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认识我国国土资源中的土地资源以及它和我国人口基数的关系。 |
 |
可以考虑:
1)我国70%的国土是山地与丘陵,18%是沙漠,真正的好地是多少?
2)我国50%以上的土地是<400mm降水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是限制性的首要因素,如何解决。
3)我国是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中2/3在农村,文盲还有几千万,人口素质如何?
我们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遵循科学的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的全民小康的国家,道路有多远,艰难的程度有多大。我们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可以说是短缺的,这就是我们坚决执行计划生育,保护耕地的两项基本国策,以及现代发展教育、发展经济的方针的国土资源背景。这也是体现可持续发展六大支柱理论的依据。 |
|
2、如何作好区域国土资源评价,为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打下基础。 |
 |
可以考虑:
1)对区域资源的特征及其生态环境要作好评价。
2)对每一类资源评价的标准要有所明确,有关国土资源类型的一些评价的指标体系可参考《国土资源学》P126-128表3.1。
3)对自己所从事的某一类资源的研究应当有所深入。以“一专多能”的原则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 |
|
3、气候资源评价气候资源评价是对大多数国土资源利用、开发、保护的评价中都可能涉及到的内容。如何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
 |
考虑思路:
1)收集当地气象站的资料及有关专业人员讨论以作评价。
2)《国土资源学》P.153-156课中的有关评级划分可作参考。 |
|
4、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中如何看待综合效益评价。 |
 |
考虑思路:
1)要全面看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经济利益要算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本的关系,其中目前社会所关注的是资源消耗、资源成本问题,过去在这方面往往被忽视,所以出现高资源消耗而形成的高成本问题。
社会效益:看劳动成果在本区域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就业、文化教育等诸多影响。
生态效益:也是大家所关注的生态效应,包括当前的及长远的。
2)在上述三者外,还应看人才效应、看是否培养了人才,包括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
|
5、如何看待人口数量、质量与社会环境的容量空间及其生产力问题。 |
|
考虑思路:
1)过去对此问题不敢公开讨论,直到现在仍有某些盲点没有拔清,直到1985年还有在××大会上公开说:“有人只看到的一个的一张口,没有看到一个人还有一双手”。对此如何看。
2)一个人的劳动生产率与知识水平有关,如何看,为什么把发展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结合起来。
3)从社会物质消费链上看,人类是社会的有机物能量消耗的绝对消耗者,植物是有机物的绝对生产者,动物处于两者之间,因为有些动物可为人类提供动物蛋白质含物,你对人类的社会消耗与生产的地位如何看? |
|
6、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调查指标体系。
如何调查国土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由于不合理的利用产生退化现象,如何去鉴别,去分析。 |
|
考虑思路:
1)可以参考联合国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指标体系,如《国土资源学》P.196-197表5-1,及其某些具体数据、分析。
2)自己可结合自己的工作,主动地运用这一方法来整理和分析调查地区的一些土地退化的样区的调查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