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讲(下)
第六章 医疗保险
第一节 医疗保险概述
  一、医疗保险的含义与特点
  二、医疗保险的基本特点
  三、医疗保险制度的模式
  1. 国外
  从具有比较系统的医疗保障理念及完善的制度设计的角度看,目前世界上较典型的医疗保障模式
  全民医疗保险模式,又称国家医疗保险模式(供给制国民医疗保障)
  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国家法定医疗保险)
  混合商业医疗保险模式(商业医疗保险式模式)—美国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2.国内
  城镇(目前):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
  农村:合作医疗(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

第二节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城镇与农村制度不同
  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
  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
  劳保医疗
  公费医疗
  合作医疗
  二、我国传统医疗保险制度的缺陷
  三、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1998年12月,《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四、基本医疗保险与公费、劳保医疗的区别
  (一)保险形式不同
  (二)筹资机制不同
  (三)保险水平不同
  (四)覆盖面不同
  (五)管理机制不同

第三节 我国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一、我国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1.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原则
  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和缴费办法
  3.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4.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
  二、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三、主要问题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

第四节 我国农村医疗制度发展及改革(增加)
  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兴起与发展
  二、农村合作医疗的重建与改革
  (一)农村医疗卫生问题和合作医疗的重建
  1994年“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的改革”试点
  1997年《关于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若干意见》
  影响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第一、国家合作医疗政策的变化
  第二、政策之间相互冲突
  第三、集体组织经济力量的弱化
  第四、合作医疗制度的制度缺陷
  农民对合作医疗的认识和信任程度
  第五、合作医疗制度没有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
  第六、合作医疗基层组织与管理者对合作医疗的积极性下降
  第七、农村医疗卫生环境的变化
  (二) 农村合作医疗的重建与改革
  大病统筹—新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初,中央决定以财政补助的方式,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农村医疗保障发展的基本思路
  —多种形式并存
  —多层次、有重点
  国家、社区、个人、家庭

第七章 失业保险
第一节 失业及失业类型
  一、就业和失业的概念
  二、失业类型
  三、失业率
  国际上通用的失业率概念
  我国目前使用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概念
  失业率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主要区别

第二节 失业理论

第三节 失业保险制度

  一、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模式
  二、失业保险的概念和特点
  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
  失业保险的特征
  三、失业保险的主要内容
  覆盖范围、失业保险对象的资格规定、失业保险的给付(给付应遵循的原则、给付期限和标准)
  失业保险资金的筹集
  失业保险的管理体制

第四节 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及改革

  一、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缺陷
  (一)失业保险的范围
  (二)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三)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范围
  (四)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待遇标准期限及权利的丧失
  三、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四、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
  五、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一)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二)积极稳妥推进并轨,逐步形成市场导向就业机制

第八章 工伤和生育保险
第一节 工伤保险
  一、工伤及工伤社会保险的概念
  二、工伤保险的原则
  工伤保险性质
  三、工伤保险的范围
  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
  我国工伤保险的补偿范围
  四、工伤保险基金的筹集(略)
  五、工伤保险的待遇
  六、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
  职业病的预防措施
  七、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探索和改革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形成、建立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
  —农民工—流动就业人群(2005年变化)
第二节 生育保险
  一、生育及生育社会保险的概念
  生育保险的特点、保障目的
  二、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三、我国生育社会保险主要内容

第九章 社会救助
第一节 社会救助的内容、特点和作用
  一、社会救助的特点
  社会救助的界定
  社会救助的特点
  二、社会救助的内容
  社会救助的目标—克服乃至消灭贫困
  三、社会救助的作用

第二节 贫困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当前中国贫困的问题
  贫困和贫困线
  贫困的涵义—“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确定贫困线(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方法有多种
  以恩格尔系数为依据、“市场菜篮子法”
  二、中国扶贫解困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中国贫困问题的复杂性和反贫困的困难
  绝对贫困(生存贫困)、相对贫困、发展型贫困
  (1)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2)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3)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民政部门承担的其他各项保障工作相比,主要区别和特点
  (4)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程序
  2.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三节 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

  一、90年代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
  改革的动因
  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缺陷“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
二、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施主体错位
  应是政府基本职能(企业、社团仅为辅助)
  2.各级财政分担比例极不合理
  3.救助对象有限,实际覆盖范围小
  4.救助水平低
  5.项目单一,管理不规范
  6.传统救济思想影响仍然强大
三、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必要性
  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目标及基本思路
  五、完善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政策

第四节 国外社会救助制度简介

  一、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救助项目
  二、英国的社会救助制度
  三、韩国的社会救助制度
  四、智利的社会救助制度

第十章 社会福利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三者的关系
第一节 社会福利概述
  一、社会福利的含义福利
  广义和狭义的社会福利
  二、社会福利的特点
  三、社会福利的内容
第二节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构成
  一、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主要包括
  —以经济效率为目标的职业福利—以社会公平为目的的社会福利
  二、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构成
第三节 社会福利基金的筹措和待遇给付
  一、社会福利基金类型
  二、我国社会福利基金的筹措方式
  三、社会福利基金的待遇给付
  四、社会福利基金的管理
第四节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
  一、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指导原则存在偏差
  (二)社会化程度不高
  (三)社会福利管理不规范
  二、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第十一章 社会优抚和社会安置
第一节 社会优抚和社会安置概述
  一、社会优抚和社会安置的含义、对象
  二、社会优抚和社会安置的意义、原则
第二节 社会优抚的主要形式、内容及实施

第三节 社会安置的内容及实施

第四节 我国社会优抚和社会安置的现状及改革重点

  一、我国社会优抚和社会安置的现状
  二、我国社会优抚和社会安置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社会优抚和安置制度改革的重点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与法制建设

第一节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概述
  一、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含义
  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内容
  三、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设置

第二节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沿革

  一、社会保障管理机制的主要类型
  二、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模式的沿革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

  一、社会保障法制的含义
  二、社会保障法制的内容
  三、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现状
  四、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趋势

课程结语部分

  —关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问题思考
  一、对目前世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趋势的反思
  二、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问题
  1.制度基础
  2.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覆盖面过低、缺乏可持续能力
  3.失业保障的低覆盖面与福利刚性
  4.医疗保障的严重不公平与低效运行
  三、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人口转型已经进入特殊阶段,贫富分化、老龄化、失业和就业成为严重社会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已刻不容缓
  四、在工业化、乡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迁移,给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提出了新问题
  1.家庭和土地是否能够继续保障农村人口的养老和医疗需求?
  2.进城务工农民权益如何在现有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得到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