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社会保障

课程地位、性质、任务:
  
社会保障课程是公共管理专业的专业教育课,它概要阐述和分析了社会保障相关理论和制度,具有理论性、政策性、实用性特点,是涉及公共政策、经济学、公共管理、社会学等许多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
  本课程主要通过制度论述和相关理论的介绍、比较、分析,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社会保障内容、范畴、制度发展与社会影响因素等问题;同时对国内外社会保障的发展、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现状、目前国内外社会保障发展的趋势做重点介绍和深入分析;通过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特点和改革趋向进行专题介绍,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和研究现代中国城乡社会保障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民政、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学习把握社会保障基本理论、方法,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运行规律有系统深刻了解;能够从社会总体出发,以社会的人为观察为研究基点,解决社会问题采取社会政策和预防性措施,合理运用社会保障手段调节收入差距、消除贫困;能够将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知识贯穿于社会保障课程,分析研究现代中国城乡社会问题。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从理论和现实结合的角度,在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理论及社会保障模式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做比较分析,引导学生系统地认识和探讨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的理论研究体系和社会保障模式,自觉地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更好地服务社会。

学习方法建议:
  
基于本课程的政策性、现实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特点,采用按学科体系和专题课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除介绍社会保障的理论、制度体系外,各个部分都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透视当前中国社会保障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主要涉及:当代中国社会的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问题;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养老保险问题;城镇医疗保障、失业保险制度等问题;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本课程的学习,一是要结合课程讲授进程认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中应该注意观察现实社会中大量存在的社会问题,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地位作用。有条件者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到城镇社区和农村的社会保障管理部门、民政部门调研和实习,把握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行情况。

预备知识: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共关系学

参考书目:
郭士征主编.社会保障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郑功成主编.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刘燕生.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法律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