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常识
肉类和水产品的选购

问题:为了预防和治疗家禽、畜和水产品患病而大量使用抗生素、磺胺类等化学药物,往往造成药物残留于动物组织中并超标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在我国由于“瘦肉精”可以使禽、畜多产瘦肉而被大量使用,从而使更多食用残留有“瘦肉精”食品的消费者引起中毒反应,严重者甚至死亡。

 

对策:

消费者在选择肉、水产品时,最好在大的商场和超市中选购。同时,应特别注意进行感官鉴别,做到一看、二闻、三摸。看就是看颜色,如水产品色泽过白,失去原有的正常颜色,而且体积肥大,或者在加热后迅速萎缩,说明使用有漂白作用的化学试剂;闻就是闻水产品是否有浓烈的碱味或刺鼻的味道;摸就是用手感觉一下,如果手感滑,质地很脆,就有可能含有烧碱或甲醛。同时,尽可能把食物加热熟透。

 

营养提示:

肉类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因此,肉应少而精,肥瘦搭配,以瘦为主,口味要清淡,可多选择水产品类。与猪肉相比,水产品尤是鱼贝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脂肪含量低得多,而且大部分鱼类都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降低胆固醇及血脂有明显作用。鱼、肉的制作要以清蒸为主,少吃油炸、火烤食物。

 

教你一招:自己学选肉

1、牛肉的色泽淡红或深红,切面有光泽,质地坚实,有韧性。股纤维较细,眼观断面有颗粒感。牛脂肪色泽呈黄色或白色,硬而脆,肌肉间脂肪明显可见,切面呈大理石样纹斑。
  2、羊肉的肉质色泽淡红,肌肉发散,肉不粘手,质地坚实。肌纤维较细短,羊肉脂肪呈白色或微黄色,质地硬而脆。
  3、猪肉的肌肉色泽鲜红,切面有光泽,肉质鲜嫩。肌纤维细软,肉脂肪纯白色,质硬而粘稠,瘦肉切面也是呈大理石样纹斑。
  4、狗肉肌肉色泽深红或砖红,质地坚实,肌纤维比猪肉粗,脂肪呈灰白色,柔软而粘腻。
  5、兔肉肌肉色泽淡红或暗红,质地松柔。肌纤维细嫩,脂肪黄白色,质软。
  病死肉的鉴别
  1、放血情况:正常肉放血情况良好。病死肉放血不良,胸腹膜下小血管显露,内有淤血,指压时有暗红色的血滴渗出,肋骨间静脉血管明晰可见。
  2、肌肉和脂肪情况:正常肉呈鲜红色或淡红色,脂肪呈白色或微黄色。病死肉呈暗红色或黑红色,有时肌肉组织有出血斑点,脂肪多呈粉红色。
  3、皮肤的颜色:正常肉的皮肤较洁白,而病死肉的皮肤呈红色或紫红色,有时皮肤上有出血斑点。
  4、杀口情况:正常肉宰杀杀口外翻,切面不整,其周围组织血液浸染较大。病死肉宰杀口不外翻,切面平整,其周围组织稍有血液浸染现象。

5、淋巴结的变化:健康动物肉尸上的淋巴结呈灰白色,而病死肉尸上的淋巴结多为水肿并有充血、出血现象。

 

选购鱼类的窍门

观察鱼的嘴、鳃、眼、体面粘液和鱼体肉质等状况。新鲜的鱼,一般嘴紧闭,口内清洁;鳃鲜红、排列整齐;眼稍凸,黑白眼珠分明,眼面明亮无白蒙;表面粘液清洁、透明,略有腥味;鱼体肉质发硬,富有弹性,鳞片紧附鱼体,不易脱落。否则不新鲜。

鱼是否被污染的鉴别四法

1、看鱼眼。没有受到污染的鱼,鱼眼微突,富有色泽。受到污染的鱼则眼球浑浊,有的眼球明显突出。
  2、看鱼鳃。没有受到污染的鱼,鱼鳃鲜红,排列整齐。受到污染的鱼,鳃呈白色,而且其状非常粗糙。
  3、看鱼尾。没有受到污染的鱼,鱼尾正常。受到污染的鱼,其尾脊弯曲僵硬,成畸形。

4、闻气味。没有受到污染的鱼,有一种新鲜湿润的腥味。受到污染的鱼则有一种汽油或类似一种氨的气味

 

购买鲜虾的窍门

鲜虾的特点:颜色青白、外皮光亮、虾壳坚硬、眼睛外凸、虾须硬挺、虾身完整、肉质坚实、味道腥鲜,读者购买鲜虾时,可参照上述原则,不可购买掉头、缺尾、脱皮、体色发红、有异味的劣虾。还应注意以下情形,一定不要买着吃。
  1、虾背上的虾线,是虾未排泄完的废物,如果吃到口内有泥腥味,影响食欲,所以应除掉。
  2、色发红,身软,掉头的虾不新鲜,尽量不买。腐败变质的虾一定不能吃。
  3、虾与部分水果同时吃时应注意,虾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若与含有鞣酸的水果如柿子、山楂、石榴、葡萄等同吃,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鞣酸和钙结合形成鞣酸钙后刺激胃肠,引起不适,出现呕吐、头晕、腹泻腹痛等症状。海鲜与上述水果同吃,至少间隔2小时。
  4、食用海鲜时最好不要大量喝啤酒,因为那样会产生过多的尿酸,而引起痛风。吃海鲜时应配以干白葡萄酒,因为其中的果酸具有杀菌与去腥的作用。
  5、虾的背部呈青黑色是新鲜的表现。一般虾壳坚硬,头部完整,体部硬朗、弯曲、个头大的虾味道比较鲜美。
  6、对吃虾过敏及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哮喘患着,应慎食。

7、要保存小干虾时,为防止虾干燥和氧化,尽量把虾装入塑料贷内或密封的容器内冷藏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