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 中 
 串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内容体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主要内容,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以及青年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认识自身、认识环境、认识时代特征、适应大学生活为切入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课程,帮助同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内容结构图
  


  重点难点要点

当代大学生处于精神成人的人生发展阶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是核心和关键,科学认识自身实际和人生阶段,全面了解社会历史发展新挑战,明确当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提高政治、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是重点,但“知易行难”:如何在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将“知”与“行”合一,是“修养”的难点, 也是“基础” 的要点;我们不但要知“道”,更重要的要行“道”。

课程目的
  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正确人生观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明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信念
  爱国报国成为一名忠诚的爱国者
  践荣知耻不断提高自己道德品质
  遵纪守法成为高素质的现代公民
  力争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制定教学大纲的依据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的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2005]5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附件),充分考虑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注重课程体系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考虑了相对稳定的教育和教学手段,以及基本的实施途径与方法,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以及青年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认识自身、认识环境、认识时代特征、适应大学生活为切入点,主要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课程,培养学生高尚的理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课程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始终把引导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放在首位,使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信念。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注重以科学的理论和知识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水平。课程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修养性,强调引导大学生通过知行统一,紧密结合实际,进行自我修养,能动的认识社会和人生,正确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课程结构

绪 论 学习新生活 发展新境界
  第一章 理想信念 人生不熄的火光
  第二章 精神追求 壮美的青春乐章
  第三章 创造人生 美好生活的力量
  第四章 道德情操 青春花朵的芬芳
  第五章 共建家园 诗意栖居的地方
  第六章 成家立业 幸福航船的双浆
  第七章 法律精神 现代公民的修养
  第八章 法制建设 文明发展的保障

绪论

教学重点
  人生发展新阶段和开辟生活新境界
  确立进取的目标,明确肩负的使命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课程的特点与作用及其学习的方法

第一章 理想信念 人生不熄的火光
  教学重点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其在人生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
  勤于实践是将美好理想转变为现实的桥梁

第二章 精神追求 壮美的青春乐章

教学重点
  爱国主义的优秀传统
  爱国主义与时代精神
  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以振兴中华做为己任

第三章 创造人生 美好生活的力量
  教学重点
  创造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幸福生活,高尚的人生观指引
  积极处世,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注重实践,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第四章 道德情操 青春花朵的芬芳

教学重点
  关于道德起源、本质、功能与作用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公民道德规范
  当代大学生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品质

第五章 共建家园 诗意栖居的地方

教学重点
  现代社会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及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制度和规范

第六章 成家立业 幸福航船的双浆
  教学重点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大学生择业及创业和立业
  树立正确的爱情与婚姻观


第七章 法律精神 现代公民的修养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法律基础知识
  社会主义基本法治观念
  国家安全意识及其法律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第八章 法制建设 文明发展的保障
  教学重点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我国基本的实体法律制度
  我国基本的程序法律制度

结束语 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教学重点
  全面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四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