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解释:(每题2分,共16分) |
1. 信念 |
 |
答: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
|
2.民族精神 |
 |
答:
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
|
3.人生态度 |
 |
答:
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
|
4.社会公德 |
 |
答: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
|
5.正当防卫 |
 |
答:
即指为了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的人采取的必要的防卫行为。 |
|
6.行政法 |
 |
答:
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
7.知识产权 |
 |
答:
是指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完成人或工商业标志的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总称。 |
|
8.行政诉讼 |
 |
答:
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和裁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
|
二、简答题:(每题3分,共24分)
|
|
1.人生价值的评价应坚持什么? |
 |
答:
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包括四个坚持: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
|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信仰? |
 |
答: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
|
3.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 |
 |
答:
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时,使个人的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
|
4.道德的功能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
 |
答: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
|
5.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
 |
答:
(1)学习法律知识;(2)掌握法律方法;(3)参与法律实践。 |
|
6.宪法的基本原则? |
 |
答:
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公民权利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
|
7.犯罪构成的要件? |
 |
答:
犯罪的主体要件;犯罪的主观方面要件;犯罪的客体要件;犯罪的客观方面要件。 |
|
8.民事诉讼的管辖? |
 |
答:
民事诉讼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之间或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纠纷案件的分工和权限。主要包括:级别管辖;地域管辖;专属管辖;裁定管辖。 |
|
三、简要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
|
1.如何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怎样解决这些矛盾? |
 |
答: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与“实然”的矛盾,理想与现实不等同又统一,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现实的未来,在一定条件下,现实转化为理想,理想也包含有现实发展的因素和条件。 |
|
2.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试对下列行为进行简要分析(行为性质、法律责任):大学生甲为完成老师布置的论文,上网下载剽窃他人的文章。 |
 |
答:
大学生甲为完成老师布置的论文,上网下载剽窃他人的文章的行为属于侵犯文章原作者著作权的侵权行为。须承担相应的侵权民事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