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是生命之根、健康之本;
·对饮食的要求:吃饱、吃好、求健康;
·“从饮食中求健康”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食养食疗与中医药学
·“食养食疗”是中医药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食养、食疗”要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进行;
·“药食同源”;
·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医药学概述-目的
·丰富、拓展知识结构;
·加深对专业的理解;
·学习保健、养生、健康、疾病的思想。
如何学习中医药学?
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
·开课-中医基础部分
·中国医学史 医古文
中医各家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内经选读 伤寒学
金匮要略 温病学
·中药学 方剂学
·开课-西医基础 略
50%中医、50%西医
·开课-中医临床
·中医内科学 中医外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医伤科学 针灸学
·中医耳鼻喉科学 中医眼科学
·中医急诊学
·中医养生学 中医体质学 中医食疗学
中医诊治疾病过程
理法方药
中医诊治疾病过程
理法方药
中医药学概述-内容
·绪论(发展史、基本特点)
·哲学基础:元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物质基础:气、血、精、津液
·经络学:概念、功能
·诊断学:四诊、八纲
·藏象学说:脏腑、辨证(治疗学)
·病因学(发病学)
·治则、治法
·方药:总论、中药、方剂
本次课所讲的中医药理论部分的特点
通俗的
思想的
重点的
提纲(框架)的
实用的
教材:
·讲义
·西医院校学生使用的教科书
·西医学习中医的人写教材
·中医院校教科书
·专著
中医学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辩证论治
整体观念
·概念: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与事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关系。
·含义: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天人相应)。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将人体的内脏、形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各种组织器官连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脏:心肝脾肺肾。
·结构上----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功能上----相互协调、彼此为用;
·病理上----相互影响;
·诊断上----察外知内;
·治疗上----相互联系。
天人相应-人与自然
·人是宇宙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体小宇宙与天地大宇宙息息相通。
·人体在结构上与天地相应;
·人体的机能活动与天地阴阳、四季的变化规律一致;
·人体的生命活动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和约束,天地大自然的各种变化时时影响人体的机能活动。
昼夜晨昏人体阳气消长变化示意图
天人相应-人与社会
·太平之世多长寿,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的发生与社会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中医学强调研究医学者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治病宜不失人情;
·“不知天地人者,不可以为医” 。
辩证论治
·中医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疾病的原因、病位、病性、病状,以及邪正关系。
·症,症状:指疾病的个别表面现象,是病人主观的异常感觉和某些病态表现。
·病,疾病:是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种复杂而有一定表现形式和发展规律的病理过程。
·辩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根据辩证的结果,针对其证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方用药。
·中医学强调辩证论治。
·辩证为主,辩病为辅。
感冒的治疗
一般人的、典型的感冒,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表寒证
·中期:肺实热证
·后期:肺阴虚证
感冒早期—症状
·早期:表寒证
·主要症状
怕冷
头痛
全身酸痛不适
鼻塞、清鼻涕
无汗
·多发生在受凉、体力降低等情况下。
感冒早期—治疗
1)感冒清热冲剂;
2)姜汤:生姜4-8片,红糖若干,煎5分钟。也可葱白数段同煎。
3)喝热茶、热水,大量
或洗热水澡同理;
4)休息、睡觉;
表热证用银翘解毒片;
夏季感冒初期用藿香正气水(胶囊)。
感冒中期-症状
·中期:肺实热证(多数为)
主要症状
发热
咽干痛
咳嗽
粘痰(或粘黄痰)
口渴喜冷饮;
感冒中期—治疗
1)双黄连口服液(颗粒)、热炎宁颗粒、银黄颗粒、羚羊清肺丸、银翘解毒丸、抗病毒口服液。
2)高热时配清开灵口服液,或西药退烧药(APC)(犀角、羚羊角粉)。
3)抗生素(3-4天)。
4)痰多时可加祛痰灵、除痰止嗽丸等。
5)西瓜、凉茶,清淡饮食。
感冒后期-症状
·后期:肺阴虚证
主要症状
低热或不发热
咽干或咽痒(不痛)
咳嗽
无痰或少量粘痰
口渴喜冷饮
有人疲劳
感冒后期-治疗
1)养阴清肺糖浆(丸)、川贝止咳枇杷露等;
2)秋梨膏、梨水;
3)西瓜、凉茶,清淡饮食;
4)休息;
秋天感冒,部分直接出现前述症状。
感冒治疗的原则
·预防为主;
·注意早期治疗;
·中医中药为主,西医西药为辅;
·西药用以对症治疗:咳嗽、打喷嚏、发热、炎症;
·辩证(症状)用药。
注意
·感冒是病毒感染,服用抗菌素(对病毒无效)要慎重,有黄痰或咽痛明显时使用(有细菌继发感染),或预防细菌继发感染,一般3天即可。
辨证初期的辨证分型:
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
暑湿感冒
气虚感冒
风寒感冒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浮紧。
治疗原则:疏风散寒,辛温解表。
药物:感冒清热冲剂。
表实寒证。
风热感冒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鼻塞流浊涕,咽喉肿痛,目赤,口干欲饮,咳嗽痰黄,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表实热证。
治疗原则:疏风清热,辛凉解表。
药物:桑菊饮(桑菊感冒片)、银翘散(Vc银翘片)。
暑湿感冒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头重如裹,鼻塞身重,面色淡黄,困倦乏力,纳减欲呕,舌苔白腻,舌淡红,脉濡滑。
治疗原则:清暑化湿。
药物:藿香正气散(水、胶囊)。
气虚感冒
临床表现 :发热不高,反复发作,自汗,面色无华,恶风怕冷,鼻塞流清涕,肢软乏力,胃纳不香,或有咳嗽,舌淡嫩,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原则:调和营卫 卫气不固
药物:桂枝汤、黄芪苏叶饮 表虚寒证
玉屏风散(颗粒) 肺气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