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食养食疗
课程地位、任务:
世界卫生组织最近调查结果表明,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有60%~70%是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非健康行为引起的,医学上将这些疾病统称为“现代生活方式病”,饮食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中医学历来强调“药补不如食补”,并认为“是药三分毒”,注重将日常饮食起居寓于保健、康复之中,起到防病、治病之目的。即“病从口入,病亦可从口治”。
主要内容:
1)中医食养食疗学相关概念、特点、应用原则、注意事项等;
2)相关学科的简介:如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中医体质学、中医养生学等;
3)食疗食物介绍:包括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食疗作用及应用(食谱)等几个方面;按照分类(鲜果、硬干果、叶菜、根茎、豆类、吊菜、调味菜、菌藻、花、野菜、粮食、肉类、调味品等)进行,每一类介绍几种常用的、有代表性的食物(或中药);
4)食疗应用:主要介绍美容、美发、美目、肥胖、消瘦、高血压、更年期、慢性胃病、痛经、高脂血症等可选用的食疗食物、饮食原则、常用食疗方等。
教学目标:
1)丰富、拓展知识结构;
2)加深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理解,增加专业技能;
3)学习一些保健、养生思想和方法;
4)提高全民的素质。
学习方法建议:
由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缺乏中医药背景知识,而本课的学习确实涉及到部分中医药学的知识,如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中医体质学、中医养生学等,而受课时的限制不能在本课花费太多时间讲授这些内容,只能介绍一点基本概念及大致的学科框架,建议学生根据课上给出的大的框架,利用业余时间自学部分内容,会对大家今后的发展有帮助,有助于加深对本课的理解。
有食料作用的食物(中药)多达数百种,而食养食疗对多数疾病及症状均有一定的调整或治疗作用,而受课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在课上全部讲授,也没有必要,建议学生依据我们课上介绍的学习思路,自己收集其他没有讲到的食疗食物相关资料及没有讲到的疾病(症状)的食疗应用。
参考书目:
中医学,郑守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第五版;
中医养生学,王玉川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
中医食养食疗学,网院自编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