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介绍
    • 一、课程简介
    • 二、章节设计
    •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 四、教学内容提要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 第一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 第二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
      • 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 三、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
      •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 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第四节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一、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 二、提高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五、统筹区域发展
      •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 二、人民民主专政
      •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
    •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 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 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 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 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 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 第一节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资料:和平外交政策探源
      •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 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 第二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 第三节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 第二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第三节 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 串讲
    • 各章小结
    • 学习时应注意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