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章 纠纷与纠纷的解决
第一节 纠纷概述
第二节 纠纷发生与存在的原因
- 一、社会学对纠纷发生与存在的解释
- 二、心理学对纠纷发生与存在的解释
- 三、伦理学对纠纷发生与存在的解释
第三节 纠纷解决的方式
- 一、传统的纠纷解决方式
- 二、纠纷解决机制的新发展——席卷全球的ADR浪潮
- 三、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
第二章 调解与调解制度
第一节 调解概述
- 一、调解的概念和特征
- 二、我国当前调解的基本类型
- 三、调解制度的历史沿革
- 四、中国传统调解制度存在的条件
- 五、对传统调解制度的客观评价
- 六、当代调解追求的目标
- 七、现代调解制度的社会基础
第二节 人民调解
- 一、人民调解的概念、特征
- 二、人民调解制度的概念及渊源
- 三、人民调解制度的历史沿革
- 四、人民调解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 五、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 六、域外民间调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三章 人民调解制度
第一节 人民调解委员会
- 一、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概念和法律地位
- 二、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与组成
- 三、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和作用
- 四、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原则和制度
- 五、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的任职条件
- 六、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的待遇与奖励
- 七、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应遵守的纪律
第二节 人民调解的工作程序
- 一、受理纠纷
- 二、调查分析纠纷情况
- 三、对当事人进行说服劝导
- 四、促成当事人和解并达成调解协议
- 五、调解协议的履行
- 六、调解的形式
- 七、调解的申请与受理
- 八、受理民间纠纷的步骤
- 九、调解的步骤和结果
- 十、调解的文书与档案
-
第四章 人民调解员的素质
第一节 人民调解员素质的概述
第二节 人民调解员素质的内容
- 一、政治素质
- 二、道德素质
- 三、心理素质
- 四、语言素质
- 五、法律素质
- 六、业务素质
第三节 提高人民调解员素质的途径
- 一、吸收素质较高的人员参加人民调解工作
- 二、加强思想建设
- 三、加强业务学习和内容
- 四、要有充分的制度保障
-
第五章 人民调解协议
第一节 人民调解协议概述
- 一、人民调解协议的概念、性质和特征
- 二、人民调解协议的种类
- 三、人民调解协议的内容
- 四、人民调解协议的意义
第二节 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
- 一、人民调解协议的有效
- 二、人民调解协议的无效
- 三、人民调解协议的变更或撤销
第三节 人民调解协议的履行
- 一、人民调解协议履行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 二、未完全履行人民调解协议行为的类型
- 三、不履行、履行不符合约定的法律后果
第四节 人民法院对涉及人民调解协议案件的审理
- 一、涉及人民调解协议案件的诉讼时效
- 二、涉及人民调解协议案件的受理
- 三、涉及人民调解协议案件的审理程序
- 四、涉及人民调解协议案件的举证责任
-
第六章 调解的策略与技巧
- 第一节 调解的目标
第二节 调解的理论依据
- 一、纠纷解决的社会学原理
- 二、纠纷解决的心理学原理
- 三、纠纷解决的伦理学原理
第三节 调解的策略
- 一、调解策略的确立
- 二、调解策略的类型
- 三、调解策略的运用
第四节 调解的技巧
第五节 调解的方法
-
串 讲
- 第一章 纠纷与纠纷的解决
- 第二章 调解与调解制度
- 第三章 人民调解制度
- 第四章 人民调解员的素质
- 第五章 人民调解协议
- 第六章 调解的策略与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