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的食养食疗方
  五、暑病的食疗方
  1.消暑扁豆粥
  组成:扁豆15克,赤小豆30克,怀山药15克,木棉花15克,薏苡仁30克,鲜荷叶半张,灯心少许。
  用法:将以上诸味慢火熬粥,以豆熟透为度。
  功用:此方有清暑祛湿功效。可用做夏季常用之清暑饮料。
  2.绿豆粥
  组成:绿豆50克。
  用法:慢火煮绿豆作粥,任意食用。
  功用:有清暑、解毒、利湿功效。适用于中暑烦渴、食物中毒。
  3.竹叶粥
  组成:竹叶15克,栀子10克,粳米100克。
  用法:先煎竹叶、栀子,去渣取汁,入米煮成粥,下盐。任意食用。
  功用:可清心解暑。治夏季秋季中暑口渴。
  4.四色粥
  组成:绿豆、赤小豆、麦片、黑芝麻各等分,白糖或冰糖适量。
  用法:先将四味加水共煮粥,候熟,将白糖调入,空腹温服。
  功用:此方具有清热生津、利尿解暑功效。用于热病伤津,或暑热烦渴。夏日常服,有清热止渴、益胃养阴之效。
  5.五味枸杞饮
  组成:五味子、枸杞子各50克。
  用法:将五味子装在净纱布袋内,与枸杞子同煎,加水1000毫升,煮取800毫升,加冰糖50克,代茶饮用。
  功用:此方具有较好的养阴生津作用。适用于夏季天热而食欲不振、体倦乏力者。

  六、胃病的食养食疗方
  1.木瓜鲩鱼尾汤
  组成:番木瓜1个,鲩鱼尾100克。
  用法:木瓜削皮切块,鲩鱼尾入油镬煎片刻,加木瓜及生姜片少许,放适量水,共煮1小时左右。
  功用:滋养、消食。对食积不化、胸腹胀满有辅助疗效。
  食物功效:番木瓜的木瓜蛋白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对消化不良、痢疾、胃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均有疗效。番木瓜的脂肪酶,可分解脂肪成脂肪酸,有利于对食物中的脂肪消化吸收。木瓜蛋白酶还能够促进和调节胰液的分泌,对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有治疗作用。
  鲩鱼,味甘,性温。功能暖胃和中、消食化滞。
  2.参芪猴头炖鸡
  组成:猴头菌100克,母鸡1只(约750克),黄芪、党参、大枣各10克,姜片、葱结、绍酒、清汤、淀粉各适量。
  用法:将猴头菌洗净去蒂,发胀后将菌内残水挤压干净,以除苦味,再切成2毫米厚片待用。把母鸡去头脚,剁方块,放入炖盅内,加入姜片、葱结、绍酒、清汤,上放猴头菌片和浸软洗净的黄芪、党参、大枣,用文火慢慢炖,直至肉熟烂为止,调味即成。
  功用:补气健脾养胃。
  食物功效:猴头菌又名猴头菇,有助消化及利五脏的功能。适用于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窦炎、胃痛、胃胀及神经衰弱。
  母鸡益气养血,健脾胃,疗虚损,善补五脏。
  黄芪能补气固表,敛疮生肌,促进造血,抗溃疡、抗炎等。
  党参补中益气,益血生津。
  大枣能健胃补血,滋养强壮。
  3.砂仁黄芪猪肚
  组成:砂仁6克,黄芪20克,猪肚1个。
  用法:猪肚洗净,将砂仁、黄芪装入猪肚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
  功用:益气健脾,消食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之食少便溏、胃脘疼痛。可用于胃下垂及慢性胃炎病人。
  食物功效:砂仁能行气和胃,醒脾,用于胃呆食滞。临床服用砂仁适量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和增强胃肠蠕动的作用。
  猪肚能健脾胃、补虚损。
  4.淮山蜂蜜煎
  组成:淮山30克,鸡内金9克,蜂蜜15克。
  用法:淮山、鸡内金水煎取汁,调入蜂蜜,搅匀。日1剂,分两次温服。
  功用:健脾消食。用于脾胃虚弱,运化不健之食积不化、食欲不振等。
  食物功效:淮山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用于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症。淮山所含消化酶,能促进蛋白质和淀粉的分解,故有增进食欲的作用。蜂蜜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对创面有收敛、营养和促进愈合作用。
  5.蛋清豆奶汁
  组成:鲜豆浆,鲜牛乳,白芨粉,鸡蛋清1个。
  用法:豆浆和牛奶搅匀煮开 ,把鸡蛋清打到碗里搅匀,摻入略煮,盛出后加入白芨粉调匀就可以喝了。
  功用:治疗早期的胃溃疡。
  6.包菜汁
  组成:鲜包心菜500克,白砂糖15克。
  用法:包菜洗净捣烂,用纱布绞取汁1 茶杯约100克,加温,调入砂糖,一次饮完。
  功用:清热止痛;适用于热性胃痛,对早期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效果较好,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3/4页 转到: